2009-09 2009-10
2009-07 2009-08
2009-05 2009-06
2009-03 2009-04
2009-01 2009-02
2008-11 2008-12
2008-09 2008-10
2008-07 2008-08
2009年第10期
在实践中总结、提升节庆报道
本刊评论员
金秋十月,“中国时刻”世界瞩目。
新中国60华诞庆典报道随着绽放的礼花步入高潮。4500余名中外记者,记录恢弘,见证庄严,定格难忘历史瞬间……
有温度的照片
——评《依偎在雨中》
万智炯
9月10日,在印度首都新德里,两名女学生在一把雨伞下依偎避雨。(新华/路透)
在变化中坚守,在传承中发展 贾 永
万众一心,向着战略转型目标前进
张雪梅 朱智宾 高 楠 张志远
毛泽东与新中国新闻事业 陈 芳 乔云华
党报评论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汪谷震
新竞争态势下的媒体精品工程战略 徐 辉 黄洪珍
今天的策划环境:报纸新闻流程的“网络冲击波” 王学锋
策划与变化 本刊记者
以体制机制创新激活网络媒体 舒 斌
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 壮大文化产业 胡勋璧
以原创推动产业深入改革发展 唐卫彬 张先国
改革试点中的宁夏样本 林楚方
直播:压力、动力与责任 冀惠彦
第五次拍摄大阅兵 王建民
给听众最丰富、最有冲击力的声音 梁永春
历史很近,历史很远 周婷玉
奋力开创 新华社战略转型和事业发展新局面 李从军
学会“在老油田找油”
—对加强和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报道的思考 南振中
一体化运作提供信息产品和增值服务
李志全
大学生对手机报的认知和使用分析 曹红艳
以音响构筑广播的“画面” 李新生
都市报提高引导能力需把握的几个关系 孙德坚
国内油价报道需遵循的三个原则 陈 伟
在《南方周末》做财经人物报道 张 华
“新安百姓讲堂”品牌创立的过程与思考 张 鸣
探索行业媒体复兴之道 史红涛
如何让“旧闻”人物“活”起来 卓兰花
同题新闻的差异化表达 倪志新
一组舆论监督的好报道 朱惠民
工作着是幸福的 万川明
在新闻中学习新闻学 孟 勇
怎样有效培育未来读者 杨自强
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培养合格的新闻从业者 黄九清
对当代中国新闻摄影历史地位和命运的思考 王 瑶
从一幅获奖照片看记者的应变能力 王 凯
“零距离”的品牌拓展与延伸 杨小瑾
发行上的 “三力” 统筹 鲍剑胜
热线拓展影响力 周德军
经济危机中的英国地方报纸 唐 薇
“金牌主播”—沃尔特·克朗凯特 程 征
美国美食频道节目发展策略 周根红
BBC官方网站在媒介融合中的角色与作用付晓燕
都市报主旋律报道策划创新 王 虹
从一则案例看采访中的关系处理 黄晓华
地方媒体防范失实:“三勤”“三看”“三不用” 刘世琪
爱心铸品牌 徐 鹏
危中抢机争夺主流话语权 黄义仲
“张垣人家”打造亲民品牌、增强报道感染力 郝莹玉
一得录
媒体怎样看待刘翔复出 李洪太
不能把所有捐助都当新闻 吕 斌
足球报道不要“血腥、诡异、妖魔化”
陈奎智
说长道短 封面链接
©2007 《中国记者》杂志社 地址: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邮编:100040 编辑部:010-63073233 互动平台:24687113@sina.com 发行:010-630735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