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11
2008-09 2008-10
2008-07 2008-08
2008-05 2008-06
2008-03 2008-04
2008-01 2008-02
2007-11 2007-12
2008年第11期
抓住契机 提升新时期三农报道
本刊评论员
“大包干、万元户、农业税、剪刀差、农民工、新农合、海选、新农村”,有记者归纳集中了这些“热词”,由此回顾风云激荡、决定亿万农民命运的农村改革三十年。作为丰富多彩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报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,农村改革每个节点的报道同样值得回味。
偶像的清晨
万智炯
10月18日,贝尔纳在入场仪式上受到热烈欢迎。当日,新科百米自由泳奥运冠军贝尔纳来到家乡奥巴涅,出席奥巴涅泳池冠名典礼,这个泳池将以贝尔纳的名字重新命名。 (新华社/法新)
创新实践 切实提高党报舆论引导能力 刘力群
办有思想和灵魂的报纸 《海南日报》总编室
创新思路、手法,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
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李 扬
穿透历史烟云 把握新闻本质 刘 袭
影响报业广告走势的六个变量 陈国权
寻找报业未来的广告 陈国权
对报业广告转型的思考 陈国权
创新“三农”报道 努力提高党报
舆论引导能力 汪谷震
摆重位置 突出特色 有效引导 徐体义
粮食报道:高歌背后的变奏 肖 璞
区域报纸是做好新农村报道的桥头堡 宣舒平
在深度传播、亲情传播中提高舆论
引导有效性 雷一鸣 刘国英
激情 理性 责任 廖文根
航天发射报道的现场应变与协调 李 刚
做一名真正“内行”记者的路有多远 赵 波
做好科技报道的“二传手” 孔德芳
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世界性
现代国家通讯社而努力奋斗
李从军
广播新闻理念:三十年的四个突破 王广文
重大报道“聚合”战略理念与实战解析
戴学东 胡念飞
网络时代记者职业功能重建 唐秦梅
如何在案件报道中彰显人文关怀 赵荣君
核心价值观决定核心竞争力 郑 汉
做百姓“最可信赖的朋友” 郑雪君
财政报道的民生情怀 李继学
一场“当春”发生的“好雨” 卢 刚
小切口触摸大时代 张 凡
领导干部怎样同媒体打交道 南 隽 马昌豹
新形势下教育新闻的选题方向 赵秀红
名嘴是这样炼成的 陈 芳
先做加法,再做减法 本刊记者
直面应对 正确引导 杨 龙
“读图时代”地市报摄影工作的管理和运行
赵 云
奥运摄影报道的改进空间 延 婧
奥运冷门项目的拍摄 郭 磊
奥运田径拍摄手记 廖宇杰
以制度创新育人才促发展 程瑞生
美国报业如何应对成本压力 程 征
气象专版的特色、困惑与突围 林燕德
对传媒业的三个基本观察 喻国明
节能报道怎样与“人”近起来 孙笑天
偏见下的美国媒体“中国制造”报道 赵金红
日本的新媒体规制构想 张 志
吸引年轻读者的“教室版” 杨茵娟
一份报纸的“小岗”三十年 胡金怀 王任之
党报职能 晚报风格 侯小明 洪启辉
商贸城市里的“商”字文章 朱庆平 吴全国
地市报做好典型报道的三个思考 石飘芳
媒体慈善报道应有的态度和理念 卢小波
彰显人性关怀 丁伯林
新形势下怎样用好通讯员稿件 曹舜奇
怎样做好情感版记者 申丽洁
一得录
“睡不着”的欣喜 申尊敬
从郭沫若的“一字师”谈起
武昌和
媒体批评媚俗几时休 张银杜
说长道短 封面链接
©2007 《中国记者》杂志社 地址: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邮编:100040 编辑部:010-63073233 互动平台:24687113@sina.com 发行:010-630735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