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5 2008-06
2008-03 2008-04
2008-01 2008-02
2007-11 2007-12
2007-09 2007-10
2007-07 2007-08
2007-05 2007-06
2008年第6期
在紧急应对中经受考验和锻炼
本刊评论员
就新闻报道应急机制而言,信息发布的及时、准确、客观、全面,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,随后发布补充情况、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,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。
瞬间的黑暗 ——《震撼人心的手》 万智炯 这是2008年5月16日晚拍摄的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发掘现场的一幕——一名死难学生手里紧紧攥着一支笔。(刘忠俊 摄)
论新形势下党报的深度报道 汪家驷
新形势下党报创新的两个关键词 裘 新
唱响主旋律 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孙 刚
以解放思想的姿态创新党报新闻宣传 徐体义
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打造传媒集团竞争力 赵 晴
第二次浪潮的新机会 张 垒 陈 芳
谁在阅读手机报? 陈 芳 张 垒
手机媒体突围之策 陈 芳 张 垒
手机电视:实践新亮点 刘 滢 程 征
不辱使命,坚决打赢北京奥运报道之战 周锡生
奥运会突发事件类型和报道对策 许基仁
地方传媒奥运报道方法论 康 凯
奥运给中国体育报道带来的变化 贺晓宏 陈国强
党报奥运报道的优势与策略 王俊本
一次体力、能力和意志的考验 周文丽
经历使人更加从容 叶 辉
和平时期的“战争训练” 陈小波
我在现场我报道 谢宝军
首赴震中:让世界看见汶川 徐壮志
在感动中写稿 李 斌
震区历险:记录与见证 冀惠彦
电波的力量 滕 勇
让“生命的电波”从震中传出 王 亮
我与我的空降兵兄弟 谭 洁
在震区经历情感考验 朱红军
突发事件中的快速抉择 唐 林 熊远树
第一时间的选择考验职业精神 王 卉
连线报道的调控技巧 杨大勇
移动电视如何打造内容平台 王 伟
牢牢掌握话语主动 拓展国际舆论空间 全晓书
寻找生命的信号 徐百柯
成就报道的多元视角 张晓红
用新闻理念办“非新闻”版面 魏世平
报业集团新闻内容生产的创新 任 琦
地方都市报财经报道竞争新态势 刘 袭
新时期科技新闻传播理念创新 别拓伦 别 特
探索报业集团组织结构创新 陈国权
守望青藏高原 文贻炜
传话新闻的奥妙 成 一
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媒体助力陈发赐马玉瑛
关于“华赛”的思考 徐祖根
在世界最高峰拍摄 刘 宇
自治发行:报刊发行营销新模式 李明照 吴秋华
探索行业媒体的“T”字型发展 肇 茜
新闻纸涨价:寻找报业应对策略 陈国权
西方媒体如何处理新闻报道和诽谤间关系 黄 灵
法新社新媒体发展战略 陈 怡
新闻本地化 报网一体化 袁 桥 童钟鸣
地市党报新闻思维三种转换方式 王秀权
去“故事”的底层 席晓靖
地市电台新闻改革的三大着力点 张良良 李海松
地市报的本地新闻意识 薛殿儒
解决问题 提供服务:社会新闻改进之道 柯惠萍
一得录
灾难中可贵的媒体责任 陆高峰
关注地震报道中的新闻职业道德 鲁 鹏
记者的“采访状态” 尚德琪
说长道短 封面链接
©2007 《中国记者》杂志社 地址: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邮编:100043 总编信箱 cjlxh@xinhuanet.com 编辑部:010-63073233 互动平台:24687113@sina.com 发行:010-630735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