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03 2008-04
2008-01 2008-02
2007-11 2007-12
2007-09 2007-10
2007-07 2007-08
2007-05 2007-06
2007-03 2007-04
2008年第4期
探索实践新课题的新闻学意义
本刊评论员
四月,随着奥运圣火的接力传递,新的更多报道热点将此起彼伏。
刚刚过去的三月,世界与中国关注两会,媒体集中聚焦两会。回眸新闻界的两会报道,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,紧密围绕会议主题,坚持正确导向前提下,以权威、大气的重点报道,富于新意的程序报道,贴近的解读,以及异彩纷呈的特刊等,体现了一流水准和报道创新。
真实生活的横截面
很奇特。
谈不上梦幻,也谈不上宁静,毕竟是与“冲突”相关的新闻;没有示威,没有集会,没有群情汹涌,但它却比白天的纪念活动更能让人心突然一动。
通过建筑物上的附着体(譬如荧幕)来传递信息,是“扫街”摄影师间接表现新闻主题时的可选技法,不罕见。
新闻工作围绕大局破解难题的思考 慎海雄
改革激发活力 创新推动发展 周 莉
把握“三个关系” 探索创新规律 孙 刚
对事实的歪曲与篡改 章永宏
品牌化之路的关键步骤 姚志明
走什么样的道路 陈国权
有关行业报运作特色的五个话题 陈 芳
一份典型行业报的今昔十年 陈 芳
行业报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陈国权
着力改进创新 积极引导舆论 冯冰 童岚 李志昂
对准基层 关注热点 吸引新兴受众 中央电视台总编室
改革创新的“四个效应” 张 铁
做好两会外宣的四大关键 张 晖
战役性报道的机制变革与战法创新 张 垒
从体育比赛到奥运精神 张 垒
“会外记者”的48小时 张 垒
两会报道的选择技巧 本刊记者
追寻红色记忆 在感动中成长 张玉鹏
做思考型记者 彭 翔
五年感受记者行当 贺耀堂
驻站三年的经历与感悟 徐元锋
怎样做好准备 刘 谦
抓住机遇,在履行职能中不断有新作为 田聪明
锐意进取扎实工作
努力推进新华社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李从军
广播新闻合作的三大动向 王广文
整合网络群体 引领网络舆论 吴海鸥 陈建飞
从雅典奥运会得失看中国媒体的奥运报道策略 温新年
在新的起点上做好省报经济报道 吴敏朝
炒作:新闻信息资源的异度开发 段文利 宋素红
“深度调查”的选题来源与策划思路 辛 宏
在气候问题报道中维护国家利益 任海军
海洋新闻报道的理念及原则 翟亚娜
寻找独特的版式风格 缪克构
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的三大关键 李钧德
血与火、生与死的考验 新华社西藏分社
一位耄耋老人的中国之恋 方延明
新闻宣传战中的辟谣新闻 成 一
农业科技新闻领域的执着追求者 周栋梁
“完美”可能有假 葛新德
摄影记者在突发新闻中的应对 骆永红
灾难新闻摄影的自律准则 王婷婷 冯 华
城市周报的困局与对策 金 波 戴 骏
香港报业竞争策略的启示 陈培新
解读《生活》的第三次关闭 吕雪澜
美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现状研究 康来成
美国报业的困局与突围 王 东
从“选题”看教育报道的突破 贺 波
在发现中思考 肖一沙
体现灾难报道科学性的三个方面 毛水华
地市党报的构建和谐报道 黎良图
2007“宁波杯”新闻论文有奖征文评选结果
一得录
记者应习惯“平视” 易其洋
两会记者的采访心态 杨陈晨
飞播广告不能“满天飞” 蒋剑翔
说长道短 封面链接
©2007 《中国记者》杂志社 地址: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邮编:100043 总编信箱 cjlxh@xinhuanet.com 编辑部:010-63073233 互动平台:24687113@sina.com 发行:010-630735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