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-05 2007-06
2007-03 2007-04
2007-01 2007-02
2006-12 2006-11
2006-4 2006-3
2007年第06期
全球意识的价值取向
本刊评论员
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,也是一个事实。信息全球流动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带来了冲击。人们明显感觉到,国际新闻与国内新闻不再是互不相关的事情,虽然在不同时间地点发生,却有了更多的相互影响和联系。对新闻信息源的鉴别、利用,对新闻事实的选择、传播,越来越必须同时考虑国际与国内两个环境。人们也同样深切体会到,必须站在新的层面,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;必须有更清醒的意识,才能得当地把握。
欢乐即将开始
——评《参加那达慕的驼群》
2007年5月18日,准备参加那达慕的驼群漫步在达里湖畔。5月18至19日,蒙古族传统民俗——那达慕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草原举行。(觉果 摄)
为科学发展、 共建和谐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覃晓光
坚持政治敏锐与新闻敏感的辩证统一 刘思扬 霍小光 袁震宇
新闻来源: 影响媒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顾震球
以思想性提升党报舆论引导力 陈振云
提高党报核心竞争力的“十个度” 陈小波
竞 争 十 年 陈国权 幸培瑜
大连报业的三个未解题 陈国权 幸培瑜
新闻界“晚报早出”争论述评 陈国权 幸培瑜
一块亟待“开发”的报道领域 孙敏莉 李 斌
普及海洋意识的三大着力点 常辅棠
行业新闻如何接近普通读者? 苏 涛
海洋新闻的任务、问题与对策 赵 利 裴学东
海洋石油报道的三个意识 费伟伟
欧美海洋新闻的语境和特点 杨 骏 颜 亮
严守准则:守望老百姓有质量的生活 沈 伟
暗访中“度”的把握 张绍柯
编辑对规避隐性采访风险的责任 华 睿
自我保护:靠智也靠勇 曹 勇
谋定而后动 周立民
也谈隐性采访“底线” 曹瑞林
“非领导权力”的“服众能力” 南振中
努力拓展 “中国式民主” 的新闻报道题材 吴锦才
移动影像传播提出的问题 孙振虎
手机媒体化对媒体影响力格局的影响 林振辉
借势与借力:报网如何互动 王 栋 陶开河
还原感性 “花絮”上头条 陈凯星 杨 耘 王晓林
如何操作奥运专刊 王云帆
防汛抗洪报道指南 新华社总编室
把握食品风险报道的临界点 马 锋 周自祥
大局观下的选题策划 郭瀛燕
解放战争报道是怎样开始的? 成 一
寻找人物的坐标 陈万军 白瑞雪
时政新闻摄影的细节魅力 庞兴雷
黑白彩色辩证说 葛新德
数码时代视觉传播的反思 李 楠
电视节目改版的三个关键点 赵曙光
拓展局域网为采编服务的空间 姜 芳 袁龙超
感受杂志变革 本刊记者 张 垒
媒介融合现状与前景 王鸿涛
面对暴风雨天气,报纸如何运转 刘 滢
哥大怎样培养实用科技新闻人才 莫扬 袁王月
“汤姆森-路透”并购案影响分析 唐润华 文 建
去展开和探索一个世界 向 西
如何提高行业报竞争力 苏 菲
在“引导”和“服务”上下功夫 续建伟
地市报强化原创报道四招 应巧盈
挖掘特色优势 提高地方电视台舆论引导水平 崔 强
在政务报道中寻找“看点” 王亭亭
民情热线:适应需求 避免庸俗化 刘秀来
电视民生新闻的突破与创新 尧 弘
新华社驻外机构建立60周年
一得录
从对农民工心态的误读谈起 周云龙
学学网络写手的文体创新 赵 维
避免“残忍” 孙 杉
说长道短 封面链接 信息速递 观点摘编
©2007 《中国记者》杂志社 地址: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邮编:100043 总编信箱 cjlxh@xinhuanet.com 编辑部:010-63073233 互动平台:24687113@sina.com 发行:010-63073532